top of page

9-10月主題選書/竹林歲時記


《斯卡羅》播出了完結篇,一個又一個熱議似乎卻剛開始。外來與本土之爭,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島上,始終是難解的複雜問題。外來者似乎總背負著惡名,他們是入侵者,他們掠奪、帶來疾病、破壞既有的平衡。但李仙得好迷人啊!


喜歡是不講道理的,很多時候我們更容易受到新奇的外來之物吸引,人心好惡從來就不等於正義,不然生態學家倡導原生種觀念就不用這麼累了。先承認你也開始在IG曬那些來自南美洲的觀葉植物了吧!再過一陣子,晚上散步就會開始聞到濃烈的辛香味,那是路邊的黑板樹在開花,黑板樹是外來種,你跟學長約在系館後樹下告白的小葉欖仁也是,你前陣子爽吃的芒果也是。這些外來植物對你我來說比台灣原生種還更熟悉,你甚至叫不出幾種原生植物的名字,怎麼會這樣呢? 斜槓古道專家的植物學家李瑞宗博士,踏上了追尋這群外來植物旅人足跡的路,沉默的花樹-台灣的外來景觀植物回顧日治時期至今這些外來景觀植物如何飄洋過海來到這個小島上,誰為他們引路? 又是怎麼一步步建構起我們現今的都市景觀面貌? 多了歷史流變的視角,我們在面對外來/本土的區分時,也許能有比單從生物種源更立體的思考,納入植物與更多人的生命交織而成的文化血脈。


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上那個格格不入的人? 或許我們愛上的不是那個人,而是伴隨著那個人的出現,知覺重新分配而誕生的嶄新空間,書寫對於普魯斯特而言就如戀人們致命的追尋。《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寫透了這種永恆他者的誘惑:「作為他者的戀人進入我的生活後,我不能再停留於我,而是必須伴隨著他重分配我的知覺空間,…這個世界對我全然陌生與未知,卻提供我無比想要的自我延伸與多樣化潛能,既是生命可以差異地重新展開之地,一個啟發我慾望且攤展在我面前的陌異知覺空間,也是一個另類觀看與另類知覺於我的觀看的觀念。」致命的吸引力在於永遠追不到,七大卷《追憶似水年華》中主人翁要寫的小說始終沒寫出來,就像李仙得愛不到蝶妹。但是這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經不是從前的你了。


當你試圖走向他者的內心,在這個偏移的旅程中,將獲得重新感知世界的能力。你可能會感覺到自己變成一棵小葉欖仁,記得樹下戀人的告白;或是變成一隻會事先發出邀請、精心安排約會的黑猩猩。聽起來很荒謬嗎?曾經有一度人類不相信動物也有心智能力,但在 《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動物思考的時候,人類能學到什麼?》 裡面,作者用淺顯的語言轉譯了最新的動物行為研究,打臉古典動物行為學的人類中心主義。


愛不到也醉了 ,來杯「臉紅瑪莉」吧, 伏特加、Taquila、辣椒再加一點伍斯特醬跟許多香料,不論總是愛不對人、成為書寫的人還是成為學長的人,請接受這個奇幻派對的邀請,享受失焦、瘋狂、不穩定,沉醉於陌生又魅惑的時空,私藏酒譜詳《醉人植物博覽會》。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