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的雨還沒來,滾燙的大地渴望天空的擁抱。
日光山森林茶書苑邀請你,用一口茶滋潤初夏的唇舌,搭配一本好書,解心靈的渴。
5-6月的「森林文旅」讓我們探訪古老的生命如何為水而生,導遊是自由自在的雲,她在天空寫詩 ,當你思想流動如風,詩就將來了。巴不得掛上雨天娃娃,祈求一週天氣預報是-雨/雨/雨/雨/雨/雨/雨。
面對生命的困境,有一群微小的菌物,竟發展出「呼風喚雨」的本事。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能藉由瞬間釋放數以萬計的孢子,聚集成羽狀,自己產生氣流,吹向遠方。而熱帶雨林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孢子飄到空中,凝結水分,成雲致雨。
《菇的呼風喚雨史》不僅紀載著這類重要的研究發現,還囊括了從古到今菇菇與人類的複雜關係,從餐桌上的美味、巫師的黑暗咒語、二戰救命英雄,到農業殺手或幫手,篇篇都訴說著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雨中「蕈息」。
另一群同樣不起眼的古老族類是苔蘚《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微觀苔蘚,找回我們曾與自然共享的語言》的作者苔類研究權威 - 羅賓・沃爾・基默爾,用她傳承自印第安部落的應接萬物精神,帶我們觀察這身形僅有雨林的三千分之一的迷你生物,如何支持起一座森林的生態系運行,又是如何優雅地因水而歡欣鼓舞。
基默爾的細細觀察如聆聽流水潺潺的樂音,使人舒心。於是你發現原來《森林不寂靜》,自然界充滿了各種動物與植物間的聒噪交談,原來溝通從來不是人類的專利,生物為了生存,竊聽、說謊樣樣行,天竺鼠車車還會透過呼嚕聲表達孤單的情緒。
你也可以跟著鳥鳴專家唐納‧柯魯茲馬,來一趟橫越美國的單車壯遊之旅,只要拿起《聽一整塊大陸唱歌》,從維吉尼亞到奧勒岡的美國歷史、地形地貌就在你眼前展開,還附QR code,掃碼聆聽,你的旅途將有鳥鳴相伴。肉眼目光太短淺,生命的樂音總是充耳不聞,那不如打開窗戶,看看天空吧 ! 空中有無數各種各樣的「空中浮游」,正前往某個未知的地方,《甲蟲之書》會告訴你每天與你擦身而過的蟲子們,有多麼繽紛耀眼、引人入勝。